别捧杀消费型保险在哪买

别捧杀消费型保险在哪买

2

晚上好,我是Dora。

 

尴尬了。

来询问保险的朋友渐多,很多人指名要“消费型重疾”。

但有意思的是,当我反问,

“什么是消费型保险?”时,很多人却难以说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就好像那些年,全民热捧P2P,却鲜少有人说清P2P是什么。后来……

当然,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了,不要当真。

所以今天我们希望用一篇文章把消费型产品说明白,方便大家选择、判断、找到合适自己的保险。

 

 

 

 

1、消费型保险 VS 储蓄型保险

 

 

首先要说明,消费型有短期的也有终身的,

储蓄型也是。

不要觉得消费型只有一年期的才是消费型!

 

说到消费型保险,与之对应的就是储蓄型保险。

请注意,是储蓄型,不是返还型。

 

这里我们都用重疾险来举例。

本质上来说,这两类产品的区别在于:

“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就是这份保单的退保价值。

如果你买过保险,翻开保险合同会看到专门有一页列了现金价值——

这就是每年你退保能拿回的钱。

 

区别在哪里呢?

我们都以弘康人寿的产品来举例,消费型的健康健康人生A款,以及储蓄型的多啦A保。

计算价格时,也以30岁男性买10万保额、保终身来计算。

 

先看消费型,每年交保费和现金价值的变化是这样的:

 

别捧杀消费型保险在哪买

 

可以看到,现金价值跟过山车🎢似的:

先增长,再下降,最后降为零

保单生效35年左右,现金价值超过保费;

保单生效50年左右,现金价值达到顶峰。

 

再来看一下储蓄型:

 

别捧杀消费型保险在哪买

这次,现金价值跟物价似的:

一直增长

保单生效35年左右,现金价值超过保费;

现价价值持续增长,直到和保额相等。

 

这些是深层变化,体现到直接的责任上,就是

身故责任

没发生重疾人走了,

消费型重疾往往在保单上没有具体约定,实际上是按照退保处理,赔付现金价值而储蓄型产品赔付保额

 

我们看到,现金价值在保单早期比较低,

所以,消费型为啥叫消费型呢,

因为人死了基本上没赔什么嘛,

钱就消费掉了。

而储蓄型,现金价值一直在增长,

人走了也能赔保额,就像能“回本”一样,

所以叫储蓄型。

 

 

 

 

2、对我有什么意义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

抱着一个科班定义完全没有意义,

还是要看对我们来说,

是否适用、满意,以及让人放心。

直观来看,差异主要是三个:

 

· 去世身故赔什么

消费型赔得少,储蓄型赔得多。

赔现金价值、赔保费、赔保额……市面上都能看见。

 

· 价格

显然,消费型价格要低,

因为保得少嘛。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复星联合健康的康乐系列,

康乐C和康乐B就差一个身故责任,是非常典型的消费型与储蓄型的对比:

30岁男性 | 投保10万 | 保终身:

康乐B:2064.6元/交20年

康乐C:1553元/交20年

可以看到,

如果其他责任相近,两者价格相差30%左右。

 

最后,就是

产品综合性能

消费型产品多数以单次赔付的形式出现,比如元老级的弘康健康人生、阳光随e保;价格杀手百年康惠保、复星星悦等等。

储蓄型产品呢,综合来看责任更多,比如我们写过的多次赔付的弘康多啦A保、天安健康源系列等等。

 

都是优秀的产品,区别也不仅仅在于是消费型还是储蓄型。

需要什么选什么,如果只拿消费型/储蓄型来衡量,未免有失偏颇。

 

 

 

 

 

3、多说两句保费与身故

 

 

当把两类产品放在一起时,最惹人注目莫过于保费和身故责任的差异。

关于这个问题,两边观点各有一套说辞。

 

看好储蓄型的朋友会说,

就像是买房和租房的区别,买房当然比租房贵。

消费型,是租房,你只有使用权,但不曾真的拥有,到期无余。

储蓄型,是买房,你不仅有使用权,还有所有权,任何时候都有处置权(获得保额)

 

嗯,挺有道理。

 

看好消费型的朋友呢,会算账。

消费型便宜,那么省下来的钱其实可以存着,

存的时间长了也是一笔费用。

 

嗯,也挺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啊,保险是个有温度的金融产品,

两种思路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实景体验。

 

问题看起来是“需不需要身故”,其实是“能不能接受没有身故”。

直白一点说,去世和发生6种极危重疾病病,概率相差并不大。人会生病,也会死。

那么你能否接受交了几千块保费一年,去世时退回现金价值?

 

很难想象是么,那我来举一个现实一点的例子。

很多人认为重疾险是“确诊即赔”,其实不是。

除了恶性肿瘤之外,还有很多赔付标准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或者达到某种状态。

比如重大器官移植术,

指因相应器官功能衰竭,已经实施了肾脏、肝脏、心脏或肺脏的异体移植手术。

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人没从手术台上下来呢?

带入这个场景,能接受赔现金价值吗?

 

这个例子有点极端,

我们换一个有带入感的,比如,猝死。

人突然走了,交了几年的保险赔了现金价值,能接受吗?

这才是你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重疾险攻略2019中我反复在问,

你认为什么程度才是重疾,重到死算重疾吗?

如果不算,消费型很好接受。

如果算,当然要赔保额了。

不要轻易回复,仔细想想。

人面临两重风险,

多花一些保费,就多接近“赔的到”。

人生和人体都太复杂了,

没人能预测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是无限趋近于确定性。

没有好坏之分,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多花钱多办事的问题,对么?

 

4、一点建议

 

 

买保险是在做加法,也在做减法。

 

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

推荐一个保险吧。

 

坦白讲,我是一个风险厌恶者。

如果是闺蜜问我,我肯定直接推荐多次重疾+恶性肿瘤多次赔付。

作为最好的朋友,

我想帮她做最全面的打算。

但是,我想毕竟是我想

关键还是得人家自己拍板嘛。

 

预算定了,多次储蓄型能买30万,消费型买50万,

那我肯定推荐去买消费型了。

第一位还是分散健康隐患,真要发生什么事儿,

50万的作用肯定比30万强。

 

所以,我的建议比较简单粗暴:

以3倍年收入为理想保额,

如果全买消费型都无法承受预算,

那就老老实实买消费型;

有余力,再考虑更多责任。

 

先考虑纯粹地健康风险,

剩下的以后再说。

先上车。

 

5、关于捧杀

 

 

消费型产品很棒,

我们这波互联网从业者,可以说是看着消费型产品生发、成长和壮大。

私心来说,作为一个有精算背景的从业者,

自带人肉计算器比价属性,

这个类型热到现在的程度,

真让人开心和兴奋。

 

可让人担忧的是,可是很多追捧者不明就里。

把消费型产品当成低价战斗机,却没有相对合适的预期。

等大量赔付案例累积时,

又会爆发一轮“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声讨。

说句不中听的话,

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都开始狂人追捧,

这无异于一种捧杀。

 

为了行业也罢,为了自己也好,

希望各位朋友能看得明白,买的放心。

我们都走在无限趋近于确定性的路上,

稳当点

给大家分享一个逆向思维的方法。

 

观察产品的话你会发现,同样是一款重疾,保到70岁和保到终身,价格差异会很大,甚至能到50%以上。

 

一般人就会选保到70岁了是么?

我有一个做信托的朋友不这么想。

他说,因为价格差异大,所以保险公司相当于变相地鼓励你买到70岁,说明你这么买,保险公司更赚钱,说明70岁之后的风险更大。

 

暂且不说对不对,反侦察能力和逻辑都一流啊!

 

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么神奇的朋友!

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高端医疗险 » 别捧杀消费型保险在哪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