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财再飞一会儿…在哪买

让理财再飞一会儿…在哪买

晚上好,我是Dora。

今天又有点晚,各位还是当睡前故事来听吧。

昨天聊完股票,好几个后台留言在问:“私募能不能买?”哈哈客官,实力雄厚哇。来二斤长期储蓄保险怎么样

 

言归正传,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我们得从盘古开天辟地资产标的说起。

 

 

1、私不私募不重要,重要的是底层资产

 

私募能不能买?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私募”本身,只是一种资金募集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募”。区别在于,是否公开筹集资金。最直接的表现是,私募基金面向专业投资人开放,投资门槛和人数都有限制。公募的限制相对较少。

 

相对的,公募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更严格、更全面。

 

这是第一个要明白的地方,募集方式。就股票来说,公募有非常优秀的基金经历,私募也有。

 

下一个就是投向哪里了,也就是资产标的。

 

大类上也能分成两部分:标准化资产,和非标准化资产(简称非标)。

 

不说具体定义了,只要记住:能公开发行、有公允价值、流动性高的标的,是标准化资产;剩下的,都是非标。

 

股票、债券,这些属于标准化资产;房地产信托、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包括P2P,都属于非标。

 

公募基金只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私募都有涉及。

背景补充完毕,接着往下说。

 

 

 

2、目标

 

 

“理财”的概念很泛,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一手交钱,一手交钱”的生意。你把钱给管理人,一定时间后,希望对方还本付息。

目标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保本前提下,多给几个点利息。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诉求。

 

第二种,保本什么的无所谓,愿意为了高收益承担风险,大不了就“赢了跑车,输了摩托”。这种心态,常见于股权投资、创业和赌博。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也是这回事。

 

你呢,你的理财目标是什么?保本保息?还是愿意承担风险?

 

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由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你的止损线画在了哪里?

 

 

 

3、保本保息

 

 

上面所说的,如果你是第一种人——

那就别管什么公募私募了,老老实实把钱存在这两个地方:

银行存款、长期储蓄类保险(传统人身险业务)。

 

这两个地方,才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保本保息的地方。下面这三个去处,作为保本保息的备选:

 

基于政治经济学,国债算3/4个。

 

基于投资标的的稳定性,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算半个。

 

基于银行在我国的地位,银行自营的低风险理财计划算1/4个。自营是指银行自身作为资金管理人和托管方,银行代销的不算。

 

上面说的这几个地方,不论从合同规定,还是市场表现、监管、国情等各方面,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保本保息产品。

 

不要问我XX平台的理财怎么样,如果你的目的是保本保息,就不用考虑了。除了我上面说的这些地方之外,其余都是假·保本保息。

 

 

 

4、

 

 

如果你是第二种,愿意承担风险来获得较高收益,我们不妨再往下分。

 

投资什么?是投向了非标,还是投向了标准化资产?

如果投向了标准化资产,比如股票,公募也在做,私募也在做,为什么要投私募呢?

 

这是要明确的问题。

 

如果投向了非标,嗯……我还是建议慎重点

 

这段时间大面积爆雷的资产,比如诺亚踩雷34亿,据说是投向了应收账款;比如钱端APP踩雷的14亿,据说是投向了P2P,安盛投连险踩雷的就不说了,投了莫名其妙得P2P+次贷。

 

这里我个人建议,不论承诺收益率有多高,也不论包装得多么光鲜,看不懂,就不要投。

 

 

 

5、

 

 

这里说的“懂”,不是指你能明白投向了哪里,而是指,你能看懂业务逻辑。

 

举个例子,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介绍了一个朋友,他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诺亚踩雷的募资是个骗局。

 

因为项目中介绍的融资方京东,从逻辑判断根本不可能用这种方式融资;如果出现这种融资,一定是公司极度缺钱,生产经营一定出现了问题。京东是上市公司,必然会有信息披露。

 

那就是两种结果:

 

项目是真的,京东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投资标的质量堪忧;或者,项目根本就是假的。

 

这就是懂业务逻辑,即使没有参与其中,也能看出症结所在。

 

再举一个例子,最近爆出财务造假的A股上市公司康得新。这家公司的股价从去2018年年中开始下跌,而早在此之前,朋友就断定这家公司一定有问题。

 

为什么?还是逻辑不对。

 

从去年开始,康得新就进行了大量的短期融资,而此时,这家公司账面上还趴着150多亿。这就是不合逻辑的地方:

 

第一,账上有150亿,为什么还借这么多钱?

 

第二,经营良好的公司更应该进行长期融资,为什么是短期融资?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这家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面临退市。

 

这就是“看得懂”。看得懂,是自己对项目的风控。

 

 

 

6、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懂”,已经很难了。即便能走通逻辑,也无法验证。

 

这就导致了,普通投资人根本无从辨认项目的真实性。

 

假设投资房产,你可以实地去考察房子质量、周边交通、人流量,你还可以查房产证,确认房产归属。

 

但是,金融资产不一样。

 

仔细想来,普通人其实无从确认这个项目的真实性。

 

安盛爆雷的投连险中声称,资金有一部分投向了物业改造。哪个物业?改造什么?改造周期多久?是谁的资产?一切都无从得知。

 

诺亚踩雷的事件中,现在又爆出来可能跟苏宁也有关系。对于投资人来说怎么判断,

给苏宁客服打电话吗?还是给京东客服打电话?

 

说出来挺搞笑的,但是这是事实。

7、

 

以上说了很多,无非是要强调风险,风险,风险。

 

而在无法判断风险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他。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看得懂,能承受风险,就投;看不懂,就躲远点。

 

8、

看完文章肯定会有人问:

照你这么说,就没什么理财可买了呗?

仔细想想,可不就是这样么。

 

从古到今,属于老百姓的“理财”渠道一直不多。古人会囤地、囤金子,再者就是把钱放到钱庄里。

 

余额宝开始之前,我们的理财手段也只有存银行、买房、买股票、买债券。

2015年前后,P2P在中国出现,理财市场一夜兴起。加之资本助推,让人如坠梦幻,动辄10%以上的利息,钱来得太容易。后来资本撤退,监管规范,理财又一夜退潮。

 

很多人会问预期收益是多少,很少有人会问预期亏损是多少。

 

一个年化12%的理财,如果最多会折损全部本金,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心动了。

 

有些钱,来得轻松,也走得血腥。

 

关于理财,我不会劝你买,也不会劝你不买,只分享个人关于理财这件事的态度和逻辑。和昨天的这篇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别问了,真的不买股票

以后也不会提太多了。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保险,也更得心应手。

 

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高端医疗险 » 让理财再飞一会儿…在哪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