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火热,说说背后的几个猜想

 
不难发现,从下半年开始,惠民保的落地速度非常快,共计已经在20多个城市推出,因其价格低、投保门槛低、保额高等“高性价比”特点,迅速在全国各地“圈粉”,反响非常火热。
为什么今年这么多城市政府推惠民保?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对此,我说说自己对惠民保的一些理解。
1、缓解基本医保的压力
在社保的支出结构中,比例最大的就要算是养老和医疗。养老保险支出受到年龄的影响非常大,而我国低生育、老龄化的几乎是逃不过的现实,压力可想而知。这不,前几天,一则关于延迟退休的新闻还引起了老百姓的广泛讨论。
 
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再看医保,压力自然也是不小的,我国每年的医疗卫生费用以远高于GDP增速在增长,医保基金面临着可能穿底的风险。
惠民保火热,说说背后的几个猜想
资料来源:国元证券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医保控费方面的政策几乎每年都有,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惠民保的条款并不能直接有利于医保,因为要在社保赔完之后达到免赔额才赔,且免赔不低(所以便宜),但长期看,是可以转移部分老百姓对医保的惯性依赖程度和培养个人商业保险意识,缓解医保压力。在民保业务发展初很多地方医保局出来台,态度应该是比较鲜明的了。
2、外购药采购成本太高
近年来,我国癌症和罕见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对于广大家庭来说,癌症带来的不仅是健康问题,还有后续买药难,买药贵的问题。《我不是药神》就将这一问题凸显得淋漓精致。很多有效的特效药、进口药,社保无法覆盖,买药没渠道,吃药吃破产。
 
惠民保火热,说说背后的几个猜想
而惠民保的定位恰好就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其在城乡居民大病的基础上,增加了重特大疾病特药报销和送药增值服务,并提高了赔付比例。其次,很多惠民保不限年龄,投保宽松的特点,也为很多无法购买其他商保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这些都对医保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3、提高国民保险意识,有助精准扶贫。
中国保费密度、深度和发达国家比都有一些差距。在银行、信托强监管的模式下,监管对保险的发展无疑是鼓励支持的,前两天还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但现阶段我国整体保险意识还是偏弱,努力提高国民保险意识肯定是监管长期的重点目标之一,而惠民保借助一些官方背书,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老百姓理解了什么是商业保险。对很多参保者来说,惠民保也是他们第一次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相当于一次保险认知培育。另外从大方向看,惠民保低价、广泛普及度也能为精准防贫、精准扶贫的大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4、为保险公司提供新的保费增长点。
 
2015年开始,百万医疗入市,引领健康险市场井喷。但百万医疗险卖了5年,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市场需要增量。而低价+政府背书的惠民保显然就是个很好的突破口,有利于抢占下层市场这一增量空间。另外,参与惠民保还能拿到大量医保数据,无论是对新产品开发还是承保,都是极度有价值的。所以保险公司无论作为设计承包方还是渠道方,可以看出在惠民保这件事上参与度极高。 
最后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1、买了惠民保,还需要商业保险吗?
首先明晰一个概念,惠民保也是要给钱的,给了钱就算是商业保险的一种。有了惠民保,还需要之前的传统商业保险保险吗?答案是肯定的,之前文章也写过相关分析。虽然惠民保在保障方面和百万医疗有部分责任重叠,但考虑到续保性、免赔额,两者并不直接冲突。且不说重疾、年金类,和惠民保保障定位完全不同的,有一定预算情况下,完全可以都安排上。
 
2、会对市场带来冲击吗?
我认为应该分地区和群体来看。对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群体来说,是不会影响到他们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的。他们本身对保障要求高,预算足,惠民保只能解决他们保障需求的零星一角,类似学平险,虽然很普及,但对于中产人群来说,给孩子的这点保障肯定是不满足的。但在很多下沉市场,大家本身保险意识弱,预算低,也只买了便宜的百万医疗险,那么在这些地方,有官方背书的惠民保是会切实影响到这些地方的对商保的预算分配的。但长期来看,对这些地区的保险意识培养也是有帮助的,未必一定是坏事。
最后说一句
从更高的角度看,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惠民保的广泛推进,放在这个框架下去看,也就更容易科学的理解了。
 
 点击阅读原文,保险1v1咨询

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高端医疗险 » 惠民保火热,说说背后的几个猜想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