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

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在哪买

晚上好,我是Dora。

又来更新实录了,本期是第11期。

 

这个栏目的内容完全来源于工作记录,内容也会偏实务,力图弥补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很多人在买健康险时都会问,“如果我不告知会怎么样?”理论我们说过很多遍了,今天结合实务来说说。

 

早些年会有人提两年不可抗辩——现在应该没人这么没谱了吧?

对两年不可抗辩不理解的,请参考这篇文章:两年不可抗辩的真相

一般回答是:如果不告知的情况足以影响保险公司的承保决定,那么到了要理赔的时候,拒赔。

 

当然,这是原则上来说的。实务上,可能情况有三种:

 

第一种,未告知项与出险项无关,可能会顺利理赔。

 

比如一个人甲状腺结节没告知,后来出现肺癌,而投保前肺部没有异常,那么有可能会顺利理赔。

 

注意,这里只是说根据我的经验:有可能。

 

第二种,协商后理赔。发现有未如实告知项,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商量,最后以一个双方都认可额度赔了、结案。本质上,就是和保险公司划拳角力五魁首啊六六六啊。不同公司、不同投保人,可能获得的金额都不一样。

 

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在哪买

比如昨天一个读者跟我交流的,他的客户投保10万重疾,投保前有甲状腺结节、甲功不正常,都没告知。现在检查出甲状腺癌,一开始拒赔,后来经过协商,赔了4万。

上面这种情况不少见,理赔时保险公司出具的信函叫做“和解给付协议书”,业内通常称为“通融赔付”。

 

第二种,谈不拢了,诉讼解决。也就是打官司。类似的集锦案例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书大概长这样:

 

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在哪买

这些案例中,有的判赔了,有的没判赔;没判赔的上诉后,有的赔了,有的依然没赔。

 

要说明的是,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即使判赔的案件,遇到一模一样情况的案件,也不一定会判赔。

看起来,似乎不如实告知也有可能能赔付?

别着急。

 

在今年之前,的确是这样。今年之后,就不一定了。

 

数据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了。

今年过到一半,我已经了解到很多实例,保险公司反向筛查已经承保的保单。

下面这个是大数据那篇文章下读者的留言,避免泄露隐私当时我没放出来:

 

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在哪买

对于生效不到两年的保单,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进行调查,看有没有未告知的项目。

 

如果有,比如像甲状腺结节这种,明显会影响承保条件的,保险公司通常会有两种处理:

 

第一种,按照实际身体情况重新核保。

 

第二种,以未如实告知为理由,直接解除合同。

 

为啥我会知道呢?

 

因为很不幸地,这些情况我们今年上半年全部遇到了。鬼知道我们最近半年经历了什么……有的是自己忘了,有的是把医保卡外借,原因多出于无奈。经过沟通和调节,最后妥善解决,保住了保单。

 

当然如果一定要追究,保险公司获得数据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程序正义?其实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这里我们不探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只从保单角度出发,讲可能发生的情况。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

 

重大事项没有告知,可能还没熬到理赔,就被保险公司提前筛出来了。

如果重新体检,那么得到的结果和当初告知了一样,白折腾一趟。

 

如果直接解约,保单保不住,得不偿失。

 

身体有状况,非常想获得保障,又怕买不上。

 

所以想,如果不告知,万一能赔呢——

 

我大概能理解这种投保时的忐忑,因为我自己在给父母投保时,也经历过这种挣扎。

 

最后,我还是如实上报了爸妈的所有病史。因为我知道,随着时间推移,不告知越来越成为了得不偿失的事。

 

也有朋友会担心,买了被拒保或者除外,怎么办呢?

 

或许我们可以换种思路:

 

不买,一定没有保障。

买了,告知了,万一保上了呢?

祝求仁得仁哦。

 

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高端医疗险 » 实录11 | 大实话,不如实告知的4种后果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