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被欺负的孩子和丛林里的所有人:爱自己,别害怕

写给被欺负的孩子和丛林里的所有人:爱自己,别害怕在哪买


01

被欺负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讨公道,而且能获得这么大舆论支持,首先要点个赞。

这真的是太难得的爱了。

爱是什么?我理解的爱,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特的、独立的人,先去尊重,再与引导,尽可能支持他去走适合他的那条路。

父母与孩子之间,尊重意味着平等,而平等才是正常亲密关系的基石。

我们这一代人——以偏概全了,直接说我吧,我妈教育我最多的其实是“藏在人群里不要被点出来”:不要有那么多个性。对自己严格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多帮助别人一点。多忍耐,多吃苦。

这并没有错,他包含了为人父母一辈子摸爬滚打、总结下来的最宝贵的箴言。

那么如果,任何情景、任何前提,都是这样一套逻辑呢?

——所以我上初中被班里女生孤立的时候,回家跟我妈妈说,我妈第一句话竟然是,“他们为什么针对你不针对别人?你要怎么改?”

我唯唯诺诺地跟妈妈说,以后我减肥,我给他们抄作业,我给他们抄卷子,他们上课说话影响我、我也不给老师说了好不好?

记不得母亲的具体脸色了,反正不再有质问我的时候那般严厉。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孩子会被欺负?

和别人不一样的。可能是不爱说话,可能是比较害羞,可能是太聪明,可能是总穿旧衣服……总之,总有一点,让你和别人玩不到一起去。

这个世界天然地,大多数对异类不那么友好。

好在,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已经不那么占据主流了。

被欺负孩子的母亲能够勇敢带孩子去讨公道,还能获得这么大舆论支持,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爱,平等和尊重的爱,是解决问题的必备前提。

 


02

可是光有爱就够了吗?

除了这一点,我个人非常不赞同被欺负的孩子的母亲后面的一系列做法。

太软弱了。

第一,没有在第一时间为孩子争取到应得的权利。

第二,孩子都已经被欺负成那样了,学校和老师的态度也非常清楚,在没有得到被妥善对待的情况下,居然还把孩子继续送去学校上课?

我甚至都可以想象,早上起来,孩子窝在房间不愿意出来,母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哄骗孩子,继续去上课,她甚至可能会给孩子保证:

“宝贝你要坚强”

“妈妈跟老师说好了,他们不会再欺负你了”

“孩子你学习拉下了可怎么办呢?”

就这样,孩子暂时被安抚下来,惊惧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班级,等待他的是老师的不以为意,同学嘲笑的眼神。如果被欺负的当天,孩子的心里的伤还能被抚平;这一次几乎可以肯定,这将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那篇文章,在朋友圈、在微博、在舆论引发了地震,提醒了所有人去关心校园霸凌这件事。但作为一个母亲,在自己已经有行动的情况下还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03

晚上和老王聊,这事儿要是你摊上,你在怎么办?

老王说,简单。到学校把人都招呼齐了,先别问对错是非,去厕所拿一个纸篓给自家孩子,看着他扣到施暴孩子的头上,再浇凉水给他冲头。

你不是说小孩子开玩笑吗?来,我家孩子也开开玩笑过过瘾

而且,老王补充到,这事儿一定得孩子亲手做,必须他亲手干。要想孩子心里不留阴影,必须这么干。还得让孩子跟对面孩子讲清楚:

我不觉得这是玩笑,你这么对我是错误的。

但如果你觉得是玩笑,我乐意这么在你身上玩。

我问老王,那不成了以暴制暴了?

老王撇我一眼,有什么不对?

 


04

是啊,有什么不对呢?

心理学家对人的情感和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对一件事,往往对结尾记忆深刻。在回忆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结尾作为线索,倒序着去回忆整件事情。也就是说,构成你记忆的大部分,往往是那些痛苦的、揪心的,或者快乐的、美好的,结局。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若干年以后,一想起童年,就想起他委屈、难堪的那天,然后想起那天发生的灾难,然后想起他母亲悲伤的、无可奈何的脸。他像在噩梦中醒不过来一样,每次回忆都成为一次凌迟。

要让他摆脱这层阴影,这件事就必须由他自己解决。

这件事就必须得当机立断,而且,必须有一个不那么难过的结局。

这个结局里,他虽然受了欺负,但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的心里不委屈,不害怕,他能为自己骄傲!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祖宗说的话多明白。

 


 

05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心理并不健全。

我太怂了。可能是因为从小被母亲庇护在羽翼之下、也压制在羽翼之下,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独自处理?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个怂包。非常感谢从小到大的同学、朋友、老师,很多事,如果不是你们鼓励我,或者说,PUSH我,我自己是不会有勇气前进的。

我总在想,总在想,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一定要让他从小就要明白?

孩子,你要乐观,你要能在困苦的日子里看到希望。

孩子,你要有气质,你要在人群里闪闪发光。

孩子,你要多读书,你要睿智。

孩子,你要当绅士,你要情商高

……

孩子,我太贪心,我希望你什么都好、所有人都喜欢你。

所有人都喜欢你。

我被自己的想法惊了一跳。

——这明明就是我、从小打大所接受的、我一直想要摆脱掉的东西!我曾经发誓,一定不要让孩子像他的母亲一样、是个怂包!

绝望啊,绝望。

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自己,而且把这种不喜欢看得,这么正当。

孩子,也许未来的孩子,你一定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爱自己。

 


06

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师,她和先生从小就将孩子送去学传统武术。

她说,学武术是学心性,小孩子能学什么狠毒的招式?就是扎扎马步、跑跑步、练练筋骨。你见过几个小孩子能扎马步几个小时不动的?我儿子就可以。说到这里,语气中满是骄傲。

我说,老师,我小时候我妈妈把我送去学书法,现在感觉,自己定力也不错哦?

老师看看我说,不一样的。

你一个字写不好,写十遍、百遍,今天写不好、明天还可以接着写,不累。

我们把弟弟送去,师傅说了要跑十公里,今天跑完,累成一摊,哭闹都没力气了。可太阳一升起,你还是得乖乖穿上沙袋跟师傅上山。练扎马步,师兄弟一腿过去,扎不稳就摔了。小孩子能有多大力气,可不就经常摔么?可他一次次摔,一次次哭,边哭边扎马步。他还要一边哭,一边回师傅的话,

“为什么摔?”

“没站稳!”

“能不能站稳?”

“能!”

“能!”

……

“能!”

孩子从小这么训练,他知道面对,他什么都不怕。

老师对孩子这“狠”劲,我评价不来,恐怕以后我有了孩子,也学不到。

但有一句话,孩子不怕,不怕面对,我觉得是真厉害。

 


07

我妈一直催着我结婚、生孩子,从此过上充实而美满的幸福生活。

我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到然后的平静、再到现在的无所谓还能哄她两句,也真是脸皮越来越厚了。

她不知道的是,我在想明白、能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关系之前,是不会要孩子的。用新问题来解决旧烦恼?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相比之下,我和我爹的关系融洽很多。我爹看起来似乎并不着急;他每次打电话,顶多问一句,“个人问题考虑得怎么样了?”,被我岔开,也就不会再问。

我妈喜欢讲道理,我爸喜欢讲故事。

可能是出于女儿对父亲的天生亲近,我总觉得我爹的故事讲得特别动人。

他们是搭伙儿的商人,经常开着车、翻过天山蜿蜒的盘山隧道,来回于南北疆两地。即便作为一个新疆人,南疆在我眼里最初的印象也是贫瘠和危险。他们在南疆的喀什的叶城、莎车这些地方都租了房子,有长期的落脚点,而这些地方,曾经频繁地上过新闻联播,原因大家都懂。

有一次我和爸爸聊天聊到南疆,又聊到“75”,我说,“新疆这边还是太危险了啊”

爸爸一副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你真害怕啊?”

我当然也是一副不可思议,“你真的不怕吗?还有人肉炸弹啊!”

“唉~~”,我爹发出他那种典型的、嘲笑人的叹气声,“你当炸药现在那么好弄啊,”

“要真是遇上那种找你茬的,你别跑,就站在那里看着他。他凶,你要看起来比他还凶。”爸爸抽口烟,

“这种人无非就是欺负比他弱的,其实怂的很。他要是发现你不怕他,他就转身去找别人了”

“这种人,孩子,你别怕”

朋友们,这是来自常年一个人、一台车、翻山越岭跟各种人做生意的,老司机的忠告。

 

 


1一个视野

 

一个妹子一次拼车,同行的大哥是清华研究院的。可能晚饭吃high了,有点微醺。讲什么都头头是道,有点挥斥方遒的意思。

 

提及育儿,他非常严肃地说

“我的孩子挨打了,必须打回去。如果敢哭着回家,就等着被家长揍”

这哥见妹子愣住了,又问,

“要是遇上一帮小孩子打架,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打人那个,还是被打那个?”

妹子想了想,“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在这群人里”

清华这哥们儿像看小朋友一样看了妹子一眼,“那就是下一次被打的那个”

 

精英们已经开始这么教育孩子了,看到了吗?

 

写给被欺负的孩子和丛林里的所有人:爱自己,别害怕在哪买

 


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高端医疗险 » 写给被欺负的孩子和丛林里的所有人:爱自己,别害怕

分享到: 更多 (0)